北方乡村里,红白事上的“知客”

对于“知客”这个职位,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称谓,有的地方叫“大总理”,有的地方叫大老执(大老知),有的地方叫知宾或大知宾,但不管怎么称呼,它都是表达一个意思,在乡村红白事上,总体负责调度安排的人。

老家的本家兄长娶儿媳妇,我当然得去喝喜酒。那是一场热闹的乡村婚礼。院里院外,站满了前来道贺的远亲、近邻。熙熙攘攘的人群中,一个身影格外惹眼:招呼这个,支派那个,忙得屁股不挨板凳。

北方乡村里,红白事上的“知客”
红白事上的“知客”

他就是这场婚礼的知客人杨林福。村子里的杨氏一门,人老几辈都是知客。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门的老爷子就是知客。据说他念私塾出身,打一手好算盘。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他的儿子杨文华接手。新世纪的头十几年,杨文华的长子杨林业接着当知客。去年,杨林业患病,他最小的弟弟杨林福又接过老大递过来的接力棒。

知客,也许是皖北村庄人办事少不得的名堂,类似于主持人、司仪的角色,而又有所差别。知客更侧重于对招待客人所有事项的支派。一般而言,丧喜事的现场,知客体现为一种管理,追求一种顺顺当当的秩序。

于每一户人家来说,丧喜事都是天大的事。操办这些事情,往往人多事杂而陷入混乱。村里人讲究多、规矩多、礼仪多。

来来往往的客人中,有远有近,有亲有疏。来的都是客。每一个人,都得招呼好、安顿好。哪怕几岁的孩子,都不能怠慢,也怠慢不得。稍有不慎,就会“惹人家讲”。严重一些的,还会引发亲朋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以嫁娶喜事而论,通常都是女方和男方家分开办,各在各家。少有双方在一起“大呼隆”办事的。比较起来,男方家办喜事,更为复杂一些。尤其是一系列的“姥姥家”,一定要精心伺候——这恐怕是对母系更为尊重的原因。新郎的姥家,也就是新郎母亲的娘家,还有新郎父亲的姥家,新郎祖父祖母的姥家。

北方乡村里,红白事上的“知客”
红白事上的“知客”

姥姥家的人见面,亲热归亲热,客气归客气,看起来都是彬彬有礼的。但安排房间,落座的座位,却随便不得。哪一方人在东家堂屋落座,哪一方人在东家堂屋的偏房落座,哪一方的人在东家至亲的堂屋落座……谁坐首座,谁坐二坐,谁坐三座……都有相应的讲究和礼数。不能马虎,不能草率。否则,轻了受人家讽刺,重了则可能会有人当场掀桌子。

人多事乱。这就需要有个知客主事。这个知客就要对本村家家户户的亲戚,或远或近,或亲或疏,内心里都有个八九不离十。哪一门亲戚,哪一方姥​姥家来的人,准备把他们分别安排在哪个房间,他心里早就有了谱。谁的身份尊贵,谁不能怠慢,他基本上是有数的。客人们陆续来到,他要有言在先:请到某间屋里落座。而且这话,他都会反复说明。

北方乡村里,红白事上的“知客”
红白事上的“知客”

待到吃饭之前,他还会亲自到那些所谓怠慢不得的人坐的屋子里,安排具体的位次。知客一安排,本来互相客气、互相谦让的场面,戛然而止。谁坐哪一座,就有了准星。知客安排得当,都不会有意见;安排失当,有的人则会悄悄地递话、提醒。

当然,再精明的知客,也难免湿鞋子。但那资深的知客,往往能够“化险为夷”。他总是把丑话说在前头,而且一旦出了岔子,他会第一时间赔礼、赔罪、赔笑脸。老话说,伸手不打笑面人。知客做到了这个份上,有人还在细枝末节上不依不饶,则属于闹事了。那人失了礼,也失了理。在场的人,都会瞧他不起。

可见,村里人办事,知客一定处于中枢的位置。什么时间燃炮、什么时间上座、什么时间下盅筷、什么时间上酒上菜……都是他拿主意。当然,揽得起知客这个瓷器活的人,也必是见多识广、德高望重、说话管用、镇得住台面的人。

下午三时许,我起身告辞。杨林福端着饭碗,过来跟我握手。忙乎了大半天,三轮酒席都结束了,他这个知客,才顾得上吃碗残羹剩饭。我以东家本家的口气,向他致谢。他竟有些不好意思,连说,都是乡里乡亲,应该的。

北方乡村里,红白事上的“知客”
红白事上的“知客”

确实,村庄的知客从来不计报酬,但干的人都尽心尽力,比自家事还卖力。我相信,只要村庄还在,知客就会延续下去。这是因为,村庄人祖辈为邻的情分,割不断,舍不得。

总执”农村最吃香的一大职业!没听过的人,一定不是农村人!

在农村有一个这样的职业,能做这份职业的人可以说一定不是一般人。首先他得是一个有儿子的成年男人,其次就要求他的头脑要冷静,心理素质要强!但是最重要的一点也是这份工作的核心内容,就是胆子够大,对于“那方面”的事懂的还得多!

至于“那方面”的事小编不用说,大家也应该猜出来了,就是关于死人的事。这份职业就是农村葬礼的掌事人。我们这个地方管这种人叫做“总执”也有的地方叫做:知宾、知客、先生等等。由于地域差异每个地方都有不同的叫法。但是不管在哪,他们所做的事情基本上都是一样的。

表面上他们只是一个葬礼的司仪、主持人,但是实际上他们掌管了葬礼上大大小小的所有事情,包括什么时候搭灵棚、什么时候开棺、什么时候下葬,个别地区还有人死后停留三天或者七天的习俗,那么这段时间里所有的大事小情以及来帮忙的、参加葬礼的、死人的亲属等,有什么事情也都会向他请教,听从他的安排。

至于为什么要求他们胆子大呢?因为毕竟是死人的事,并且有的人家停尸的话,且要停几个晚上呢,这种时候如果发生点什么“意外情况”胆子小可是不行的!具备比平常人更强的心理素质和冷静的头脑,这样才能在处理事情的时候,临危不惧,井井有条。

在农村做这一行的人,时间越久威望就越高,在十里八村的地位也就越高!谁家有事的时候不仅会好吃好喝的招待,走的时候还要给拿两条烟,或者包点红包意思意思,在村里是非常受大家尊敬的!所以要是有人不知道农村有一份这样的职业,那他一定不是农村人!

渐渐淡去的习俗之白事

老家的习俗很多很多,打记事起就常听老人们说些婚丧嫁娶的事,听的多了也就刻画在脑海里了。时至今日再回忆起来仍能如数家珍一般娓娓道来。丧事,俗称白事,年纪大的老人故去也叫白喜事。

记得那年的秋半劲儿,临街的老吴母亲去世的时候,老人家属虎的,享年89,按现在的人看来活那么大岁数不算稀奇,可在当时能活过八十的都屈指可数了呢!一家人四世同堂,若老太太能再多活几个月连重孙媳妇肚里的孩子都能看见,那样就是五世同堂喽!

老太太身体一直挺硬朗,也没啥大毛病,所以临走根本就没有啥征兆,头天晚上睡觉时还好好的,早上老吴媳妇起来忙乎做早饭,习惯性的去里屋老太太的屋里端尿盆(那种带盖的痰盂)。妈……妈的喊了两声,见老太太没应,也没有像往常那样翻个身,这老吴媳妇就把头探到老太太跟前去仔细看了看,老太太面目慈善地闭着眼睛。老吴媳妇也没多想,转身端着尿盆出去了,把隔夜的尿倒在泔水桶里,再用清水涮涮之后盖上盖依旧像往常那样放在屋外的墙根底下等晚上用。接着就忙乎做饭,等饭菜都做得了之后, 一家人陆陆续续爬起来洗漱,老吴抻了个懒腰问媳妇老太太的饭预备出来没,准备给送过去。

媳妇说你端过去吧!给老太太做的小米干饭和鸡蛋糕都在锅台上用盖子扣着呢,送完回桌上一起吃早饭。这老吴颠颠的端着饭菜直奔老太太屋,推开门喊了几声妈也没人答应,老吴急忙放下东西去看老太太,结果这一看才发现老太太过世啦!听见老吴近似哀嚎的喊叫家里人都急忙奔了过来,大家一顿忙乱,女的跟着老吴就是哭,男的都在地上转磨磨儿。最后还是年近四十的老吴家二儿子指挥家人,都各尽其责的去准备老太太的丧事事宜。

上午的时候,单位的领导同事接到通知纷纷前来慰问,亲戚朋友左邻右舍,还有小辈儿的同学把吴家屋里屋外占的是满满登登的。老吴媳妇在箱子底下翻出来老太太早就为自己准备好了的装老衣服,在白事知宾(专门处理丧事的)的指挥下给老太太弄得入官入府的,停放在临时性的那种棺椁里,就等着三天后去殡仪馆火化啦!

灵堂搭建在自家的当院,搭了个不小的灵棚,扯了电按上灯泡晚上好用,供桌上摆上三大盘糕点水果之类的贡品,香炉里烟雾渺渺,摆在当中的老太太的遗像有十六寸大,是黑白的那种,照片上老太太慈眉善目地微笑着。

送纸活的随着知宾的指挥把“大黄牛”摆在灵棚的左侧,旁边站着“小德庸”,花圈放了两大排,老吴家的孙男嫡女们也都纷纷地披麻戴孝整齐地给老太太守灵,吹鼓手的唢呐声吹得那叫一个凄惨,隔好几趟房都听得清楚儿滴。听得人心酸,吴家人或许是忙乎的原因或许是老太太岁数也实在是大了,远没有想像的那么悲哀,进进出出如果不是有那身行头区别,还真看不出谁是主家哩!

老太太是头半宿去世的算小三天儿,这样哭十八场和过七关的事宜就定在当晚的七点,但凡遇到这千载难逢的事,隔好几趟房甚至河內沿的都赶过来看热闹,人们会把整个胡同围得水泄不通。

到了傍黑,吹鼓手和干苦活的都已经准备妥当,就等着知宾一声令下,时辰一到一男一女两个人披麻戴孝地扮上,男的头顶着灯油碗,里面有点燃的灯芯忽明忽暗地随着男人的走动变幻着,整个气氛随着他唱出的哭七关达到了高潮。只见这一男一女跪在老太太灵前颤颤巍巍地抽泣着带动了好多眼泪窝子浅的大娘大婶子们也都跟着掉眼泪,吴家的亲属跪倒一大片,那凄婉的曲调至今还记得,男人唱女人哭一唱一和好不凄惨……

一呀吗一炷香啊,香烟升九天,大门挂碎纸(纸钱)。二门挂白帆,妈妈归天去,儿女们跪在地上边,跪在地上给妈妈唱段哭七关

……

哭呀吗哭七关哪啊,哭到了一七关 ,头一关是望乡关啊~妈妈回头望家园啊~ 妈妈躺在棺椁离,女儿我跪在地上边,为了妈妈免去灾难~我给妈妈哭七关~~~

哭哇吗哭七关哪啊~ 哭到了二七关 ~二七关是鬼门关,二鬼又把路来拦~二鬼来拦路啊~跟妈妈要买路的钱~儿女们多烧几包纸~妈妈过了二七关 ~~~

……

哭呀吗哭七关哪啊,哭到了七七关~七七关是黄泉关,黄泉路上路漫漫~金童前引路玉女伴身边,妈妈您骑马坐着轿,一路平安到西天~妈妈您骑马坐着轿,一路平安到西天

……

一边哭着一边家属中老太太的姑娘和侄女辈份的女人还得为老太太烧足六斤六两纸钱。由于老太太的唯一姑娘在外地得明早才能赶回来,这艰巨的任务就落在了老太太的远房侄女刘大喇叭头上了,这人说话声本来就大,这家伙可倒好,一边烧纸一边哇哇地嚎。弄的知宾还得时不时地让她小点声,以免盖过干哭活的那两个人的声音……

一场风光的丧事在夜幕衬托下透着一股神秘和神圣感。好多胆子小的大姑娘小媳妇看完热闹后往往不敢自己往家走,都是搭帮结伙地一路议论一路涨胆。

守灵的一宿都不能让灵棚里空人,香炉碗里得始终有香燃着,还有家属不断地答谢来宾谢礼,来宾作揖家属作揖,来宾下跪磕头,家属也得跟着下跪磕头……

一整天的白事就在一个接一个的繁杂悲泣的仪式中接近尾声。


作者:小雅,典型的70后,自由笔者。在柴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里,做着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梦。在喧嚣尘世的一隅,赏读诗书,耕耘文学园地。用质朴的文字讲身边的故事,不经意间也会随诗兴在诗歌的原野里驰骋一段。想用稚嫩的笔尖书写不一样的人生。

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现在中国的恐怖电影

总是愿意取名叫

《七月半之XXXX》

可见“七月半”这个“鬼节”

在咱们中国人心里的印象了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七月半的官方名称叫做“中元节”

传说这一天 地府门大开

无数的鬼魂都会回到阳间

所以大家都说七月半这一点要早点回家

其实这一天

是咱们传统的追思先人的日子

很多地方会放河灯 祀亡魂

表达对先人的孝义和怀念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在天津 到了这一天

我们常常能看到路口一堆一堆的纸灰

这是咱们传统的“烧纸钱”的习俗

但是今年

《天津市文明促进条例》规定

天津市公共区域内全面

禁止焚烧迷信用品、殡葬物品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我们可以看到祭祀的方式越发的文明起来

回想到过去 很多人并不接受火葬的方式

那时候土葬是最常见的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渐渐地 人们开始了解和接受火化

而随着社会的发展

人们观念逐渐开放

树葬、海葬等新的丧葬方式

也慢慢的发展起来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从今年起

我们已经不会再见到吹吹打打的出殡了

其实啊 过去咱们天津人讲究大办丧事

这里面的门道 年轻人知道的怕是没有几个

今天咱们就着“鬼节”的氛围

来聊聊过去天津人的丧事都有哪些“老例儿”

那些奇怪的名词

老人逝世,俗称“归家”、““过背”、“老掉”

入殓,俗说“入棺”、“收殓”

安葬俗说“过山”、“出葬”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通常所说的“白事知宾”

在天津被称为“大了(liǎo)”

一开始是对婚丧嫁娶组织者的一个称呼

现在大了发挥作用的领域主要集中在白事上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大家都知道入殓

但是有听过小殓这个词吗

其实就是直系亲属站立老人两旁

为老人理发、刮脸、净身

女性要梳好头发,穿寿衣

这个时候,两旁儿女的眼泪不可以滴到寿衣上

复杂的习俗讲究

入殓、出殡、安葬

都要请堪舆(俗称“地利先生”)

“吉日、吉时”和安葬的“风水宝地”

灵堂布置

死者头前摆放供桌

上面正中央放亡灵的遗像

右边放狭食罐子(亡灵的饭碗)

在前面正中央摆放香炉,里面点3只香

快烧完时再点燃3只

两旁为可以烧48小时的白蜡,以及贡品

最前面放一只油灯,不可以熄灭

供桌前面放一个火盆

供孝子贤孙为亡灵烧钱所用

死者腿两边摆放直系亲属敬献的花篮

要按照辈分排列

还要摆放纸童男童女

和两捆卷好的烧纸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屋里所有镜子、悬挂的字画、箱柜上的铜活

全用白单子蒙上或糊上

桌上摆的带有彩花的摆设都转向后面

所有房间的灯不可以关闭

灵堂不能出现小狗小猫等小动物

门前布置

要请杠房师傅在门前搭棚

棚子内点长明灯,不可关闭

还可以摆放一些整打的烧纸

还有纸牛纸马

死者年龄超过60岁还要有一抬纸轿

棚子内也可以供亲友们休息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大门两旁摆放旁系亲属

和其他亲朋好友敬献的花篮和花圈

门前立挑钱纸

大门旁边的墙上要贴门报

上书“恕报不周x宅之丧”字样

门前还要点长明灯

也是不可关闭

吃饭

吃饭也很有说法,不可以吃饼类

如烙饼,烧饼,煎饼,馅饼等等

也不可以吃条状食物,如面条,粉丝等等

只可以吃馒头或米饭

主要以馒头为主

然后炖一锅肉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但是第3天亡灵火化后

办丧事的主家应该大排宴席款待所有吊唁者

可以请厨师来到家中料理或者到饭店宴请大家

主食依然是馒头或米饭

葬礼穿什么

寿衣

天津办丧事的寿衣一般男性共穿七件

布质单裤褂一身

绸质月色上有小圆寿字的棉袄裤一身

蓝色绸质寿字长袍一件

绣花平金花袍一件

天素色褂子一件

上衣都没有领子 不钉扣绊

头上戴红缨子官帽,脚穿朝靴

内有棉袜子,戴朝珠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女性也是七件

内穿布裤褂、棉裤袄、大棉袄

氅衣、裙子,外衣都是平金绣花

头戴凤冠,披霞帔

还要莲花坠一个、如意簪一支

九连环一个、镶珍珠耳环一副

这些都是赤金的

您看这些排场

其实并没什么含义

只是为了显示家里的阔绰而已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铺金盖银

黄色绸子寿字棉褥子一件

白绸子寿字寝单一件

另备海褥海被各一件

海被上边有一圆孔,可将死人脸部露出

上再敷陀罗被一件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还有头枕、脚枕

都用黄绸子作成立体、浮贴莲花

并用各色绫子包镶在莲花瓣上

女姓寿衣则为汉装

也有的按清宫皇后服饰扮装

孝服

儿女亲友要穿孝服

男子着孝帽子,帽子上有金钱及麻绳

儿子佩戴黑纱

女婿们佩戴白纱

女性没有孝帽子,要带头带子

包裹在前额上

后面两根带子要过腰

未婚女性佩戴短头带

并且头带上有花楞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孙辈分的要分别在孝帽子

黑纱或绷鞋布上的正中位置佩戴一枚绒球

外孙辈分的要将红绒球佩戴在偏边

曾孙辈分的绒球应为两枚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孝服材料多为粗白布

女婿们的孝服为漂白布

其他非亲属关系的吊唁者,只佩戴一只黑纱

所有第3天准备到火化场送行的吊唁者

都要在胸前佩戴白花

在亲人去世的一段时间内

直系亲属都要佩戴黑纱

一般戴到三七或五七

多的也有戴到百日的

祭祀主角—烧纸

烧纸为长方形草纸

上面用月子以横7竖5的排列方式刻上钱印

钱印轮廓要清晰可见

横着将每张烧纸卷起时

钱印要鼓起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老人咽气的时候由儿女在火盆内烧几张烧纸打路

使亡灵能够顺利通过鬼门关

然后每6小时烧一次

并且口中要念叨保佑全家平安之类的吉祥话

葬礼流程知多少

老人去世后,穿好寿衣,由床上抬到吉祥板上

脚要顶墙,墙上面要挂纱帘

然后由大了在亡灵口中放一枚金钱

为了是让死者顺利地渡过冥河

冥河上有舟子负责撑船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亡灵口含的钱就是付给冥河舟子的船费

另有说法是投胎的时候要给孟婆的汤钱

在其袖内放烧饼一个

在其脚下放两捆整打的烧纸

还要在海被的四个角上放四枚钱币

在左手放一个金元宝

右手放一个银元宝

念经

那时候,有条件的家庭可以请四棚经

即僧道禅尼来念

没有条件的可以请师傅经

一般都是杠房师傅代念

不过念的绝对是正经经文

可不是咱们在《白事会》里听到的那种哦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行礼

在死者头前行礼

所有直系和旁系的晚辈行大礼

磕4个头

同时杠房师傅叫号“一叩首,二叩首,三叩首,再叩首”

直系晚辈行礼后要跪在亡灵两旁陪礼

旁系晚辈给亡灵叩首时

亡灵两旁的所有直系晚辈应陪叩4个头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小辈给亡灵叩头时候

只有直系小辈陪叩

所有朋友以及街坊邻居行礼鞠躬礼

鞠4个躬

同时杠房师傅叫号“一鞠躬,二鞠躬,三鞠躬,再鞠躬

送路

倒头的转天晚上9点或者10点进行送路仪式

仪式第一项为开光

所有亲属站在一旁观看

由杠房师傅代理

用棉花沾酒精擦拭死者的眼睛耳朵和嘴

开眼光开耳光和开嘴光

接下来是开全光

开光时杠房师傅要念吉祥话

开光结束后杠房师傅会询问亲属是否满意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然后用一面小镜子由亡灵头部照到脚部

让死者自己“看”一遍

最后把小镜子摔碎

第二项就是送路

由亲朋好友搭着纸牛纸马,纸轿子

童男童女,和一部分花篮花圈

其他人都拿着一只点燃的香

同时还要念经,一起浩浩荡荡来到十字路口或大路上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然后点燃所有纸活和花圈

全晚辈按照辈分跪列两个纵向

面向火堆磕4个头,然后从另一条路回到灵堂

回灵堂的途中,所有的人不可以回头观看

更不可以望向火堆

送路的时候天上最好有星光和月光

那么亡灵可以顺利的通过望乡台

辞灵出殡

送路的转天早上就要出殡了

如果送路之前没有进行开光仪式

那么出殡之前进行也可以

所有准备参加出殡的人员每人拿一个小馒头和一枚硬币

亡灵的长子扛着写有“西方接引”的阴魂幡

儿媳双手托着骨灰盒,长孙双手拖着亡灵的遗像.

亡灵的次子手持“哭丧棒”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所有准备参加出殡的晚辈在跟在后面走出门外

在出门之后有亲朋好友在灵堂燃放鞭炮

其他留守在门前按照辈分面对面跪为两个纵向

男女各一个纵向

长子面前放一个用红纸包裹的砖头

手里拿一个泥碗或普通饭碗

当杠房师傅们将亡灵抬出大门时候

长子将泥碗摔碎在砖头上

口念“爸爸(妈妈)留财”

然后全体晚辈磕4个头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直系亲属跟随着棺材一起上灵车

其他亲朋好友上其他车辆

一同开往殡仪馆

途中过地道和路口的时候

上桥下桥的时候坐在灵车里面的亲属

要撒买路钱(白纸钱和花瓣)

到了殡仪馆所有亲属来到悼念大厅进行悼念仪式

奏响哀乐全体人员默哀

默哀完毕后缓缓围绕亡灵一圈告别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最后所有人员来到殡仪馆的焚化园

焚化剩下的花圈花篮

同时所有晚辈下跪磕4个头

全体人员将手中的小馒头和硬币

以及胸前的白花掷向焚化园

所有不参加圆坟的人员

撕扯自己身上的孝服也投向焚化园

回到家后,有人在门前点起火盆

所有人迈过火盆

然后拿一个小的糖馒头和一块冰糖吃掉

圆坟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殡仪馆一般都有圆坟的场地

亲友们把骨灰盒放好,要点燃整股的香

还要烧纸钱、上供品

所有晚辈按照备份磕4个头

然后烧掉死者的遗物

并由死者未婚的孙子和孙女

绕坟正转3圈,反转3圈进行“开门”

人们认为开门后便可以和死者交流感情、叙述衷肠

死者也可接到晚辈们的祭奠和送去的金钱、食物等

在阴间生活富足,不愁钱花,最后燃放鞭炮

圆坟后,将骨灰暂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存放处

烧七纸

死者的直系和旁系亲属每隔七天的晚上烧一次纸

共烧七次 地点在十字路口或大路上

最好还是有星光和月光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其他习俗

出殡去火化场的车要单数

日子也要选阴历单日子

去火化场的路上的所有车里不能空着

必须坐人

在天津郊区的一些地方

还有“结阴婚”的风俗

就像《京城81号》那样

寡妇如果跟着去火葬场烧人将来不许再嫁

死人起灵出门后要留下个人将支床板的凳子踹到

没结婚的小伙子在丧事帮忙的时候不能跟着抬死人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丧事后跟着抬尸体的人都带着白线手套

抬完以后用白酒洗手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若死者为80岁以上

轿帷和仪仗执事、棺罩和大杠也都要用红色

俗称“老喜丧”

女眷要戴红喜字绒花

至今还能看到这种遗风

说了这么多

我们可以发现

过去在咱们天津要大办一场丧事

是非常复杂的

现在虽然很多地方还是会有

遗留下来的一些风俗

但是整体已经简单很多了

鬼节聊鬼:过去天津“白”事儿,原来那么“白”......
白事知宾

而且在一些规定的限制下

以后的丧事恐怕会办的更加简单了

很多人觉得一些仪式

是祖辈传下来的

具有纪念意义

能够寄托对亲人的哀思

尽最后的孝心

也有人认为

时代在进步

一些繁琐的仪式终究被取代

与其在意死后的仪式

不如趁着亲人在世好好尽孝

毕竟“子欲养而亲不待”的遗憾

是无法弥补的

传承千年的“白事知宾”,其神秘面纱背后是“孝礼”的习俗现象

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独特的风俗习惯,衣食住行 、生老病死。

前面咱们聊了不少哏都的衣食住行,下面就来了解一下天津独特的丧葬习俗。

要知道天津丧葬文化也属于津味文化的一部分,有着浓郁的地方特色。

先说老天津丧事步骤仪式,祖祖辈辈相传可是很有条理步骤的。

首先从去世到下葬都要由“白事知宾”来安排,这里的白事知宾,在天津习惯称之为“大了”,按照天津老例,全由他来安排,简单来说共有六步:

第一步:“倒头”

倒头就是病人尚未咽气之前,就从原来躺的床上换到另外准备床板(叫太平床或吉祥床)上,意思是不能叫死人背着炕走,怕不吉利且趁病人还没咽气,然后将寿衣给他穿好,这里大概意思就是去世也要体体面面。

第二步:小殓

病人咽气后,如果死者上边没有长辈就将尸体停放在堂屋正中,否则只能停放在偏房,叫“小殓”。

第三步:报丧

报丧大意就是给至亲好友送信,来瞻谒遗容(看最后一面)。

第四步:请”阴阳先生”来验视死者

开具”殃榜”,说明择何是入殓等,亲属人等穿孝、戴孝,置办棺材,搭丧棚、设灵堂、停灵等。

第五步:圆坟

火化的第三天,参加圆坟的亲友依然着孝服去殡仪馆取骨灰,殡仪馆一般都有圆坟的场地,也有专业人员或非专业人员指点,一般家属都会给这些人员一些钱和香烟,亲友们把骨灰盒放好,要点燃整股的香,还要烧纸钱、上供品,所有晚辈按照备份磕四个头(或鞠躬),然后烧掉死者的遗物。最后将骨灰暂存在殡仪馆的骨灰存放处,至此葬礼基本结束。

这里小编还要说一下关于下葬。天津有不少公墓,对于墓地的选择,大家都很看重。

据悉,天津光公墓就有44家,其中14家是天津市民政局审批的,还有各区县审批的公益性公墓,以及天津周边的公益性,经营性公墓。

比较有名气的有永安陵公墓,永定塔陵,天福陵园,玉佛寺寝宫,王庆坨公墓,长青公墓,天津憩园、万佛园、元宝山庄陵园、天津东华林公墓、天津怡静园 、西城寝园、德慈塔陵、永安公墓、东华林自然生态陵园、万松公墓等。

在这里天津人会根据自己家的条件、经济实力来选择。

再往前说,老天津在没有火葬之前也有两种下葬方式,一种是挖穴深埋,填土后堆成坟头,叫“下葬”

穴位由阴阳生按照“五行”、“八卦”、“三元”、“四象”的方位派人刨好坟坑,内铺黄缎子、撒五谷杂粮,为了驱邪。棺材入土后,孝子把幡插在坟头上,说是后辈可升官发财的意思。

另一种是棺材埋到地下,外面四周扎苇把、随形培士,叫“浮厝”(cuò,俗称丘子。即用砖石将棺木围砌于地上,暂不入土归葬),这种方式只限于一些客死天津的人,以便迁回原籍,所以棺材大都较薄、较轻,称为“行棺”

不过随着时代的发展,天津越来越多的市民开始接受绿色生态殡葬,且有很多安葬形式,包括树葬、花葬、草坪葬、骨灰海葬等。

骨灰海葬是指将逝者骨灰撒入大海,不保留骨灰的安葬方式,这种安葬方式是将骨灰由长久存放逐步过渡到人生魂归自然的新途径,是丧俗改革的重大突破。这也是这几年天津市民比较推崇的葬法,寓意着回归自然

骨灰树葬是指天津憩园提供的可降解骨灰坛、可降解骨灰坛外袋和安葬祭祀用的鲜花,将逝去亲人的骨灰安葬在植树区中。

骨灰花葬是一种生态安葬方式,将逝者骨灰集中安葬在可降解的花坛内,3个月内骨灰将与泥土、鲜花融为一体,让逝者安详地回归大地。”

而为进一步推行节地生态安葬,节约土地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国家也大力推广这种埋葬方式。

天津殡葬一站式服务

一、简介:

天津市殡葬服务用品站,向天津市全区提供24小时殡仪服务。

拥有正规实体殡葬服务门店及合法执照。

拥有正规遗体殡仪服务,可提供合法证件及手续。

拥有正规殡葬服务发票,30分钟内到达现场。

天津殡葬一站式服务

二、特色服务:

1、临终关怀免费上门

2、骨灰存放免费服务

3、3000元起惠民政策殡葬服务

4、公墓陵园、墓地销售,墓地仅15880元起

三、服务流程:

1、临终关怀(免费):由往生助念团为其助念,帮助即将离开的人,减轻病痛,提升身体能量,减轻恐惧、不安、焦虑、埋怨、牵挂等心理,令其安心、宽心。

2、灵堂布置:根据家属意愿是否布置灵堂,可在家或在外布置,提供出租灵堂服务。

3、正规殡葬车:接运逝者至灵堂或太平间殡仪馆寄存遗体,提供丧事用车及长途运尸服务。

4、净身穿衣:到达灵堂后为逝者净身、遗体美化、穿寿衣、骨灰盒等殡葬用品。

5、遗体告别:告别仪式的预约和策划(通知亲属、遗像、花圈、鲜花、纸扎送路等服务);

6、火化场流程代办:三天后殡葬车接运逝者至殡仪馆,遗体火化等流程跑腿代办。

7、骨灰寄存(免费):根据家属意愿进行骨灰免费寄存或选购墓地尽早入土为安。

8、公墓、墓地销售:永安陵、万寿园、玉佛寺及市内各大墓地陵园均有合作,专车接送现场看3-4家陵园,墓地低至15880元。

9、安葬服务:享受专业接灵仪式,协助家属陵园完成安葬仪式。

天津殡葬一站式服务

四、其他服务:
代办死亡证、上门设置灵堂、告别厅预定、火化炉预定、订送花圈、寿衣、寿被、骨灰盒、遗像放大、安排车辆接送、提供戴孝、入殓、取灰、骨灰寄存、下葬、转红、上位等服务。全过程均有专业礼仪师陪同指导。
五、工作准则:

服务至上,文明用语,接听耐心,记录准确,处理及时,操作规范,完整归挡。
六、承诺:

价格透明化、消费自愿化、服务人性化、技能专业化,以人为本、诚信服务原则,提供殡葬礼仪服务。
七、服务宗旨:

以便百姓、利百姓、为百姓、节约薄利为宗旨。坚守承诺,服务周到,使您放心满意,放松您沉重的心情,顺利把丧事办好。

天津殡葬一站式服务